世人常言,人一生會不斷蒙受光的恩澤,辟如無際大海里的一座燈塔,指引起迷失的小船回航的方向。在享受光的同時,我們需牢記這些溫暖時刻,讓其成為我們向光前進的動力。
向光前進,不畏處境艱苦。
魯迅先生曾言“若你的世界里沒有光,就讓我成為你唯一的光亮!”這一句有力的吶喊,鼓舞著無數失憶青年的心,讓迷失的少年找到光明的出口。又如留守少年黃凱,書本成為他努力前行、奮斗的光亮,即使出生便有著不見父母的不幸,但他仍然向光前行,考研5次進入夢想中的清華大學。是什么促使他莫大的進步?是想要成功,不甘自身處境的信念。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,也需心懷此念不甘平庸,奮力向前!
我也曾感到迷茫、困擾,看不清前途與方向,但前人的話語總激勵我,每當失意之時,魯迅先生堅定的話語繞上心頭,給足我繼續前行的動力。
迎光奔跑,照亮自身之迷途。
在成長過程中遇見困難是每個人的必命題,但我們需不甘示弱,以自身的光亮照亮自己。在成長中,我們需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平淡然,“粉身碎骨渾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”的正氣,要有“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”的自信,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”的勇敢,學會堅強,迎光奔跑,像螢蟲般照亮自身,給予自己溫暖。
在寒冬的夜中苦讀復習的日子,也因燈光的照亮溫馨起來。是臺燈的暖黃燈起了作用,還是內心向光的奔跑信念逐漸堅定了呢?我仍不知曉,但一股暖流總流入心頭。
散發光芒,照亮他人之黑暗。
若曾經我們總沐浴在前人的光明下,以后我們也能散發光芒照亮他人。李時珍翻山越嶺,嘗遍百草方,方撰寫出《本草綱目》照亮整個中醫學界;袁隆平深耕田中,萬次實驗,方研究出新型雜交水稻照亮每個平民百姓不知溫飽的日子;貝多芬不懼瞎聾,踏著節奏,方創造出歡樂頌照亮所有失意人心中的苦悶。
俗話說,自己經歷過淋雨的凄涼,便會為他人淋雨時撐起傘,這何妨不是一種照亮他人的行為呢?
讓我們都成為那個追光的人吧,在腐朽的日子中熠熠生輝,照亮自己,也照亮他人。